很长一段时间,老姜挺抗拒“穷人思维”,“富人思维”这种提法。我甚至认为所谓“穷人思维”纯粹是一个成功学捏造的概念,是用来忽悠我们穷人的。直到身边的富人越来越多,才越来越意识到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思维方式的确有本质区别。
这里有必要先定义一下富人和穷人。这个没有标准定义,我们自己定义一下:实现余生经济自由就叫富人否则叫穷人。(比如老姜按照男71平均寿命余生还有35年,家庭年支出30万/年,按静态算法净资产1050万就算余生经济自由的富人否则算穷人)
富人讲成本 穷人讲价格
首先你得明白成本≠价格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我发现很多人,尤其是穷人,本质上是分不清成本和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的。同样,老姜不想讲晦涩的经济学的概念,我们还是讲两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成本和价格,而且都发生在老姜自己的身上。
儿时的一双白球鞋
我的童年应该算贫穷的,就如同那个年代很多老区农村的孩子一样。80后应该都记得白色回力鞋。到如今都记得清楚那会一双回力球鞋是28块钱。
但由于家里拮据,妈妈舍不得这28块钱。她会带我去市场买15块钱左右的市场货。运气好的话磨上半天嘴皮子,还可以再便宜一两块。
价格上的区别很明显,市场货的价格不到回力鞋的一半。但问题是同学的回力鞋,一双可以穿上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坏;而我买的市场货,我记得最夸张的是还没走出市场鞋底就断了(曾经的百步鞋:百来断底)。
成本到底是28的回力鞋低,还是13块的市场货低呢?

阿里斯顿热水器
我刚到杭州时是租的农民房。杭州农民房有一点特别变态,那就是电费1块钱1度,也不存在峰谷电的概念。
开始我买了一个杂牌热水器。买来后发现家里的电费直线飙升。简单的说,那个1000块钱1500w的60L的热水器一天24小时工作起码得耗电15度,也就是15块钱以上了。但在我更换成3000来块钱的AO史密斯后发现单电费一个月都能省下近300块,一年就能省下近4000。
正如那个深入人心的AO史密斯广告所言(老奶奶给孙子洗澡,边洗边说我们家的AO史密斯热水器是父亲50年前买的,已经使用了半个世纪,你(指孙子)也还要洗半个世纪)。
假如一台3000元的AO史密斯真的能轻松使用100年,而且每年节省几千元的电费。一台杂牌的只能勉强使用10年。那么是哪个的价格低?哪个的成本低呢?(注:貌似阿里斯顿越来越习惯国内的思维方式了,推出了越来越多的低价格的高性价比产品,貌似那个广告也被禁播看不到了)
可怕的现实
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价格最便宜的路上越走越远,包括这个国家。国内最大的集市现在是淘宝,这本质就是一个追求价格便宜的市场。更可怕的是,最近我发现一个叫拼多多的还把淘宝整下来了。
富人有强烈的成本意识,他们关注成本远远超过了关注价格。穷人多数时间却在关注价格,寻求所谓的性价比。
我在汽车之家看了一个笑话:买车就得买国产车,因为买合资车或者进口车学不到东西啊。比如村里的王二,买了部国产车,现在整车都会修了,汽修厂都开起来了。现在谁在买国产车?是富人还是穷人?(本文无意诋毁国产车,也欣闻国产车取得了不小进步)

富人爱赚钱 穷人爱花钱
我很认真的对比过富人和穷人,发现赚钱已经成为了富人的习惯,花钱却是穷人的习惯。
穷人几乎从来都不记账
记账,不可能记账,这辈子都不可能记账。比花钱更可怕的是,一些人压根就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。
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,财务是一个公司的基础。一个公司,可以没有前台,没有法务,没有市场,没有销售,甚至可以连场地都没有(这样的皮包空壳公司多了去)。但你没财务试试看?你是不是还是要定期做账报税?说明做账对一个主题很重要,企业主体有国家强制要求记账。但很多个人主体,家庭主体,压根没账簿。
但我发现一些富人,即便不做物理账簿,脑子里肯定也有本账。他能很清楚的说清楚,每个月家庭的收入和支持以及是如何分布的。

穷人靠买买买释放心情 富人却靠赚赚赚
很多人心情一不好,就会选择去买买买,花钱就能带来快感愉悦心情,花得越多越开心。讲真,我搞不清楚这是哪门子神逻辑。这些人难道是跟手里的钱有深仇大恨?把口袋的钞票用出去了就开心了?
但我发现一些富人,对情绪的管理明显要高级得多。他们更多的时候,是靠读书、交友、工作来排解压力释放心情。把工作做掉,把钱赚进来他就开心了,而不是说把钱花掉他就开心了。

富人永远在行动 穷人永远在观望
某种意义富人永远只考虑一个问题:这个事情值不值得做?答案也是封闭的:值得做就做掉,不值得就继续物色下一个,干脆而又彻底;而穷人考虑的问题就多得多。他会想很多问题,然后很多的问题继续演变出更多的问题,最后成了十万个为什么。结果就是富人永远在行动,穷人永远在观望。

就比如大到买房,我反复提到2015年买房,因为那是千载难逢的购房时机。我见人就劝他们买房,我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带他们去找房看房。
但结果只有少数人做行动。上一篇买10套房子的小A就是我的朋友,2015年在临平北买的6000+的房子,现在2w+了。本质他只思考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房价跌10%跟翻倍概率差不多,值得干一把大的,然后他就干了。
但更多的人选择的却是观望。他们思考的是:房子还会继续跌吗?如果跌了怎么办?还可能跌到5000吗?不会跌到4000+吧?还要下跌多久?2016年还会继续跌吗?要不要等等再跌一会?这个地方的地铁能如期开通吗?等等等等,然后等到房价涨到2w,然后排队走后门摇号买进了。
对比
富人讲成本、爱赚钱、永远在行动。穷人讲价格、爱花钱、永远在观望。